第五百零四章:夺机

太武二年,七月初二,夜出人意料的冷。</P>

先行出营的赵镕、丁武两校共计四千吏士举着火把向着东北方向逶迤而行。</P>

他们本就是要展现出自己来援的意图好让东北方向的突骑部曲得知,所以自然就不怕泄露行踪。</P>

单看其火把数量是四千之数,但只要谁在场看一眼,就能发现这些前军吏士们是一人捧双火把,换句话说,驰援东北方向的实际上只有两千人。</P>

这是怎么回事?</P>

原来,就在赵镕和丁武两人整肃部伍正要出营的时候,两人却见到丁盛亲自过来了。</P>

因为时间紧迫,再召开军议实属浪费时间,但丁盛又担心军报或者口令传达的不清楚,所以干脆自己奔马过来。</P>

赵镕和丁武相互看了一眼,知道定然又有什么变故,于是忙迎上了丁盛。他们一个拉着丁盛的缰绳,一个就要扶丁盛下马。</P>

但丁盛一摆手,利落下马,随后就道:</P>

“计划要改一下。出击的军令不变,但对于具体执行要换一下。”</P>

之后丁盛就和赵镕、丁武两员爱将陈述了自己刚想好的军略。</P>buwu.org 梦幻小说网

原来丁盛、赵镕二人走后没多久,丁盛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事不能这么办。他至今记得王上给他们讲军略的时候,总是反复提到一句话,那就是用兵之道,致人而不致于人。</P>

此前他的计划固然考虑到敌军的伏兵,所以采用了二段行军的策略,但到底还是在救援敌人这个框架内去思考的。</P>

但现在能不能换一个思路,就是他完全不考虑被伏击的伏兵如何?而是单纯想,在这个局面下,做什么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P>

思路这么一转换,丁盛发现自己压根没必要去直接救。为什么呢?</P>

首先他自己是步兵为主,而东北面战场却是骑兵战为主。敌军纵然伏击了自己的突骑,击溃容易,但想歼灭就很难,因为骑兵是可以高速移动的。</P>

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丁盛即便发援兵过去,可能来不及赶到,突骑们就转战移动到他处了。</P>

那不直接救,不代表不能间接救。</P>

现在丁盛掌握的战场情报是这样的,如今曹军主力分别进攻着东坡前砦和东北面的骑军砦,而平原郡的汉兵目前位置未知,有很大可能就是在半道等着伏击自己。</P>

这么一算,敌军大部分兵力都是布置在战场上,那后方的营砦必然是空虚的。</P>

只要令部分兵直插汉军的营砦下,然后放火烧砦,到时候完全可以既达成救援之目标,也可以摧毁汉军的战场立足点。</P>

而丁盛确定,自己的这番声东击西的策略必然是超出敌军的预料的。</P>

但丁盛根本不可能知道的是,在正常的时间线的历史中,他的选择和当年的袁绍在官渡时候做的一模一样。</P>

彼时袁绍得知乌巢被围,他也面临着和丁盛一样的选择。</P>

救还是不救。</P>

去救的话,可能自己在半路就要被曹军伏击,而且即便不去救,没准乌巢的淳于琼也能守住营门。但不去救的话,万一乌巢被破了,那大军就危险了。</P>

什么事就怕想这个万一,尤其是这个万一的后果是自己不能承受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去救。</P>

但袁绍也很精明,他料曹军会伏击自己,所以他偏不去直接救乌巢而是去转攻曹军大营,这样就能达成围魏救赵的目的,还能破掉曹军营垒。</P>

袁绍彼时彼刻恰如丁盛此时此刻。</P>

两个毫无关系的人,莫名的选择了同一种选择,但不知道结果到底是否有不同。</P>

于是,因为丁盛的临时改变计划,赵镕和丁武决定分道而行。</P>

由赵镕继续带着丁武的旗帜去东北方驰援,高举火把,为突骑的突围确定方向。</P>

然后由丁武带着所部两千吏士人马衔枚,直趋曹营。</P>

就这样,两校尉出营后各自分军,按照新的计划执行。</P>

……</P>

却说在曹军出动的两个时辰前,位于平原津正东方向的平原军大营内。</P>

审配犹自坐在首座,侧面一席是属于盖彤的,这时候空空如也。</P>

同样不在场的还有手握五千重兵的刘颔,自被军中同僚折辱后,这人就已经带着所部到了后方另外立营了。</P>

而审配也不管,由得他这么做。</P>

这会,大帐内并无灯火,但全营的营将们却悉数在列。他们在做着一件事,就是刨着面前这碗水泡饭,除了饭上的一点酸梅和酱菜,别无他物。</P>

对于这些中高级军吏们来说,这一顿未免简陋了些,但在场的人却各个吃的津津有味。</P>

因为新军的吏士们皆是审配拣选的农家子,吃苦耐劳,性于服从,在这些年的恩抚下,艰苦顽强的作风一点也没有改变。</P>

从这一点,就比那些动辄就要在战场喝蜜水的友军不知道强到哪里去,难道不喝蜜水就打不得仗了?</P>

不过也不能过于苛责,毕竟人不一样。一个是膏粱子弟,一个是苦哈哈的农人,没准后者能吃到粟米饭配酱菜就已经是一等一的好东西了。</P>

在新军吏士们刨饭的时候,审配也例外,他三五口将最后一点泡饭吃完,然后将嘴一抹,就心满意足的放下碗筷。</P>

而这边审配刚放下碗筷,下面的新军吏士也几乎同一时间就放下了。</P>

审配笑了,对下面这些爱将道:</P>

“你们不必如此,该吃吃,我胃口小,一碗饭就满足了。你们不行,不多吃几碗,如何打得硬仗。”</P>

但审配说这话后,下面的新军吏士们却没有一个敢动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主帅很生气。</P>

果然,审配说完这话后,嘴角就冷了下来,他直接趴着案几,冷嘲道:</P>

“我道你们这仗为何打得如何绵软,原来是因为这粟饭吃的不够啊。今天我特意将你们都喊来,就是让你们都吃饱,我审配再如何,这粟饭还能短了你们?”</P>

一众新军吏士都羞愧的低下了头。</P>

确实不怪审帅如此嘲讽自己,他们自己也羞愧。这十余日的战事,他们明明占据着大兵力,却处处束手束脚,整个战事都陷入被动。</P>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最羞愧的就是他们的大帅,审配。</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