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这小子的脸皮是真厚

秦逢春的办公室是一间砖瓦房,只不过房子刚刚盖起来不长时间,有点潮湿,所以她还是喜欢在室外办公。

刚才秦逢春在算账,经过的领导一听,就听出账目算的不对。

看到一群人停在身边,秦逢春连忙站起来。

因为就算再没见过世面,她也看得出,这一群都是领导。

“领导,我算的账哪里不对?”

秦逢春也算是个憨憨,此时不应该是打招呼?她居然直接问账目。

“人家拉了五万砖,不应该是一千五百块钱吗?”

“咦,还真是这样,老陈算账厉害啊,我居然没听出来。”

“五万砖收人家五千块,这超出太多了。”

“小姑娘,你这会计有点不合格啊!”

听到几个领导议论,秦逢春笑了。

她怎么也是初中毕业,难道连这点账都算不明白?

“领导,你们是按照一块砖三分钱计算的吧?”

“我们这里的砖可不同,价格很贵!”

看着笑盈盈的秦逢春,几個领导也是一脸笑意。

面对一个如花美少女,谁又能板着脸呢?

“那你说说,你们的砖长得漂亮,还是怎么的?为什么要卖的很贵?”

看到领导开玩笑,秦逢春真的不再紧张。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看到在一边无所事事的三弟。

他那不在乎的样子,实在是让人紧张不起来。quya.org 熊猫小说网

“几位领导,你们是下来视察的吧?”

“不是,我们就是下来随便看看,不是检查,更不是视察,就是了解一些农村的真实情况。”

秦逢春撇了撇嘴,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那你们看的不太明白,看看那边的砖,我们烧的是耐火砖,一块一毛钱。”

“一毛钱一块砖?真的假的?”

一名领导十分惊讶,他虽然是生活在城里,但是又不是不知人间烟火。

听到一块砖卖一毛钱,他是真惊讶。

十块砖就是一块钱,顶得上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这个价格可真心不便宜。

“这是什么砖?居然这么贵?”

“走走,去看看那砖头,也让我们长长见识。”

最大的领导发话,一群人又一次转身。

秦军领着他们,来到摆放砖胚的场地。

刚才他们看的是窑,现在看的是生产砖胚的场面。

随着收割机的名气扩散,现在很多人又回来做砖胚赚钱了。

做砖胚的地方在土场,距离窑口不远,但是那边处于低洼部位。

没办法,经常取土,那边能高的了才怪。

“这就是耐火砖?”

“我记得这东西钢厂才会使用吧?”

秦军解释道:“这是耐火保温砖。”

“结构不同,大小也不同,制作这种砖,使用的材料更不同。”

“使用这种耐火砖建窑,可以节省燃料,提高窑炉内部温度,让砖瓦烧制的成功率更高。”

一名领导惊讶的道:“这是建窑使用的砖?怪不得这么贵!”

秦军指了指不远处的一辆卡车,道:“现在省城和地区的钢厂,也过来我们这里拉耐火砖。”

“他们拉的是碳砖,高炉上使用的。”

这时大领导也十分惊讶:“省城的钢厂,还来你们这里拉砖?”

“我就听说,有人来你们这里拉碳!”

秦军讪笑,看来他们公社的那些领导,要被批评。

“来我们这里买东西的多了,还有人来买机器呢!”

听到秦军这么说,最大的领导哈哈大笑起来。

“你这个小同志不老实,我认识你!”

秦军一愣,这位认识他?

“你恐怕就是秦军吧?我虽然没见过你,也肯定没看过你的照片。”

“我是猜出来的,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定不多。”

“说说,你们还能卖机器?不是直接卖钢材?”

秦军苦笑,真不能跟这些领导玩心眼。

这不,他才说了几句话,就让人摸透了心思,并且认出来了。

“最近弄了几台收割机,还做了几台打麦机。”

领导的神情只是稍微一变,就恢复正常。

“再弄几台烘干机,这样就是麦收一条龙。”

看着恢复平静的领导,秦军只能叹息,不愧是领导啊!

领着一群人来到队部,接到消息的秦正他们,已经在这里等着。

倒是已经回归的秦时,却不见踪影,他肯定是去公社通报消息了。

进入队部仓库,看着里面已经成型的几台打麦机,所有领导都啧啧称奇。

“你们确实不简单,说有准备,就真的有准备。”

“收割机呢?怎么没看到?不会已经拉到地里,准备用了吧?”

秦军没说话,而是碰了一下秦正。

秦正立即道:“没有,现在机器都集中在公社大院呢!”

“秦军只管设计,最后制造一台样机,其他就在公社大院生产,我们公社玉主任组织的。”

领导一听就开始皱眉:“归属公社了?”

“我虽然对于搞工业,做生意有点担心,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最多也是公私合营!”

“人家小伙子搞起来的机器,公社领导划拉走,是不是不太好?”

“专利法现在已经在制定,很快就要执行。”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部法律?就是为了保护个人,或者说发明单位的利益。”

秦军的神色变的有点玩味,他总感觉这位领导有点奇怪。

刚开始他的表现,让秦军以为,这是一位反对改开的保守派。

他这一次下来,恐怕是找茬的!

之前的表现,都让秦军感觉,他就是不太乐意看到工商业繁荣的景象。

可是现在呢?他居然还知道要保护发明者的利益。

“领导,让秦军自己说,这是他的决定。”

发现所有人都盯着自己,秦正立即表明态度。

谁也不是傻子,现在秦正也发现,这位领导好像是在保护秦军?

不应该啊!所有人的神色都变的十分奇怪。

“秦军的决定?小秦,你的决定?”

“不要怕,你大胆的说,我们选择这里做试点,就要做好。”

秦军立即道:“是我决定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小东西,不如我们去看看?”

领导点头,一行人继续向前走。

不过,再怎么走,他们没有交通工具,也不会走的多快。

所以,在穿过村子中心小巷子的时候,必然要经过秦军家门口。

秦军也不能太不懂事,所以必不可少的要虚让几句。

“这就是我家,诸位领导进去喝杯茶?我们队里产的茶叶!”

虽然这么说,但是秦军的步伐都没有停下,他家里没茶叶。

原来有,现在已经没了。

因为最近来他家的客人比较多,早就喝光了。

不过,秦军走的太快,却是没有看到,那位领导一听说要喝茶,立即就停下了脚步。

其他人一看,领导都停下来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再走。

“咦?你们这里还能产茶叶?很少见啊!”

“对啊!这个得见识一下!”

秦军无语的停下脚步,这是要去他家呗?

“队长,去拿点茶叶,我家没茶叶了。”

没办法,秦军只能若无其事的开口吩咐秦正。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全都盯在秦军的脸上。

秦军十分淡定的道:“不要傻站着啊?快点去!”

秦正瞪了一眼秦军,转身走了。

这小子的脸皮是真厚,居然这种话还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

那位领导笑了,接着众人都跟着笑。

秦军却不以为意,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肯定是别人。

你看现在,这些大小领导,肯定都感觉有点尴尬,所以才会傻笑!

“我可没撒谎,莪们这里真有一片茶园,要不然领你们去看看?”

之前这一行人,可是十分关注农业的。

茶园也应该算是农业范围之内的吧?秦军对这个还真不太懂。

只不过,这时那位大领导却笑着道:“这应该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五十年代末,我们跟北面邻居闹掰,他们要我们还债。”

“那个时期,我们刚刚建国不足十年,还经历了一次大型对外战争,哪里有钱还?”

“没办法之下,就只能苦一苦我们自己人。”

“当时的很多东西,第一时间都要送到北方。”

“其中大宗的有粮食、皮毛,生猪、牛羊肉,再就是布匹、丝绸等等。”

“其中最特殊的应该是大豆和茶叶。”

“就是那一段时间,国内的的人民都吃不上豆腐了。”

“至于茶叶,这是奢侈品,国内剩下的都是茶叶末。”

“所以,了解情况的都应该知道,当时的四九城,还闹出个高沫。”

“什么叫高沫?就是茶叶沫子分级,其中最好的就叫高沫。”

大领导这么一说,所有人都一脸恍然大悟。

秦军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是真的恍然大悟,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此时秦军才明白,他们他们村子北面山区的一片茶园,为什么会出现。

费尽心力弄出这么一片茶园,每年出产的茶叶一大部分需要上缴。

最后剩下一点老叶子,炒制发酵之后,做成一种像是烤焦了一样的大叶子红茶。

他们村里人喝的,就是这一种最次品。

秦军记得很清楚,分地之后,那片茶园没有人愿意要,后来冬天就全部冻死了。

对,就是冻死了。

现在要维持那一片茶园,每年冬季要给茶园保暖。

要土层掩埋,要后草帘子遮挡,反正很麻烦。

以后分配土地之后,都忙着伺候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谁还去弄这么麻烦的东西?

秦军这才知道,他们这里的领导,不是脑残才会载重热带地区的茶叶,而是有特殊原因。

当年为了还债,从上到下万众一心想办法。

他们也想做贡献,所以就想着多种点茶叶,想要帮助国家减轻负担。

只是为了这个,秦军以后都要想办法,保留下那片茶园。

不过,此时他倒是有点奇怪,人家日照的绿茶那么出名,怎么没有冻死?

他们所处的维度应该差不多,都是北寒带,那边的茶树能活,他们这边也应该可以。

所以,肯定是品种的原因,要不然就是适应了当地环境。

不管是什么原因,那边的茶叶树肯定耐寒。

真不行,就去弄点茶树,把村里的那一批茶树全部换掉。

“小伙子,不是要请我们去你家喝茶吗?”

“走的累了,正好去你家歇歇脚!”

说着,人家大领导不尴尬,尴尬的就是秦军。

秦军跟着比他脸皮还厚的大领导,走进家门。

现在他已经确定个,这位确实是大领导。

因为围绕着他一圈的人,里面一个很可能是警卫员,也就是后来的秘书。

现在能陪警卫员的领导,级别都不低。

走进家门,人家根本就没有去屋里喝茶,而是直接来到院子西边,看向秦军弄得小高炉。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这话之中蕴含着大智慧!”

看到一群人都感觉十分奇怪,大领导笑着道:“没听说过吧?”

“上面的领导已经提出,以后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发展科技。”

“还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以后会落实到文件之中,作为正式指导性文件下发!”

“你们知道就可以了,这虽然是以后发展的指导思想,但是毕竟还没偶形成指导性文件。”

秦军看着一群人,很多人是真听不懂。

但是他是真懂,因为他知道这是谁说的,也知道正是作为指导性文件下发,恐怕还要八年。

所以,整个八十年代,政策就是在不停的争论、反复。

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在不停的试探,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谁能想到,这么一座小高炉,每次的产值居然有上百万?”

“这是因为什么?就是科技。”

“我们因为科技落后,所以需要什么东西,都要去西方进口。”

“就是因为我们落后,他们就始终高高在上,高价卖给我们东西,也好像是在施舍?”

“这正常吗?不正常。”

“这个我不多说,今天过来就是想要看看。”

“其实有争论不怕,就怕一杆子打死!”

“不管什么政策,试一试才知道好坏,走吧!去他们公社。”

只是稍微说了几句,也算是点到为止。

秦军有点明悟,这位是过来给他站台的吧?

现在看来,有些领导的想法,比他还要坚定啊!

秦军虽然感觉十分欣慰,但是他反而皱起眉头。

人家这是为他好,但是他是不是也应该付出一些?

毕竟重生一回,他以后肯定不会缺钱财。

之前都说过,以后会为了国家崛起而努力。

既然这样,他还有必要纠结个体户,还是公私合营的股份制吗?

成为国有企业,也没什么不好,甚至是更好。

就在此时,秦军有了决定,人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过自私。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傻缺吧?

不要说拔一毛而利天,就算拔光头发能够利于天下,他也得做啊!

现在他已经决定,他以后最少也要把两根毛。

有了决定,秦军也不会表态,以后看行动。

跟着一群领导,慢慢的走到村子西边。

村子西边的石灰窑厂,虽然已经全面停工,但是还是十分显眼。

因为此时里面,还有一群人在盖厂房。

没有一点烟火气,那位大领导也只是稍微停顿,就继续向前走。

走出石灰窑的范围,这边就是一大片麦田。

村子周围的麦田还是一片金黄,不过间中还能看到一点绿。

这是因为浇水比较多,现在还没有全面成熟。

不过,距离村子越远,麦子熟的就越快。

等走出三四百米,此时看到的麦田,已经是一片干枯,而不是金黄。

“这些麦子,都该收了吧?”

秦军立即道:“对,我们这边的麦子,是自西向东熟,我们会从最西边开始收。”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转了一个弯,扑通扑通的声音传来。

“看那边,那是一台小型割麦机。”

大领导一听,立即双眼放光的道:“这就是你们准备的机器?”

“走,过去看看。”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噪音传出的地方。

这边一台小型机器,正在麦田之中快速运动。

只是向前走几米,一捆麦子就被推倒在一边。

前进几米,就是一捆麦子,速度很快。

而操纵这一台机器的,就一个人。

他就单纯的扶着扶手,跟着机器不停向前走就可以,其他什么都不用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果大面积普及机械化,以后还有粒粒皆辛苦嘛?”

“我看并不辛苦啊!不辛苦,还能秋收万颗子,这是好事!”

“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绝对不是口号。”

“来,那个小伙子,你停一下,让我操纵一下试试。”

这位大领导光看还不满足,他还手痒了。

不过,一名年轻人立即上前挡住了去路。

那台机器不要看着小巧,可是很危险的。

没看前面的刀片,只要挨着麦子就会割断?

“领导,您仔细看看,这操作可不简单,需要人工控制打捆。”

大领导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立即叹了口气。

“老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我肯定能完美控制这台机器。”

“看着很简单吗?不就是足够一捆,立即按一下那个开关?”

“真是先进啊!这么一个小东西,割麦子居然这么快?”

“小秦,这是你的发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