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更四更(霸王票加更)

唐甄和胤礽站在岸上,看着大船缓缓使出港口。

港口上彩旗挥舞,许多百姓自发地来送行。

报纸上说了,这群大清不出仕的“隐世”学问人,即将把大清的文化、炎黄的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

从戏文和评书先生口中,老百姓们得知目前还留存的古老文明中,仅有华夏还一直延续。

古老故事中那些奇异的外国文明,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此刻,古老的华夏文明将离开孕育它的土地,向新生的文明宣告华夏的存在和辉煌。

虽然老百姓们想不出多有文采的话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但他们肯定是开心的、自豪的。

唐甄道“大清确实应该与外国多交流。有比较,老百姓才知道何为炎黄、何为华夏、何为大清。否则他们只会着眼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会有家、国、人一体的理念。”

胤礽点头。

“回去吧,皇上一定很想念你了。”唐甄叹气,“他不只每日为你寄信,还隔三差五给我写信问你的情况,总认为你会报喜不报忧。还有你那大哥,隔三差五都问我要不要过来帮你揍人。直亲王啊……”

唐甄也顺带教导直亲王,已经较为理解直亲王的脑回路,成为了直亲王认可的老师。

虽然直亲王自以为和唐甄聊得来,但唐甄实际上每次和直亲王聊天都有些头疼。guqi.org 流星小说网

这家伙啊,还好有太子压着护着拘着,否则不知道会做出什么蠢事。

唐甄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有脑子,却不喜欢用呢?

除了在太子和打仗的事上,直亲王那么大个脑袋就像是装饰品一样。

胤礽尴尬笑“在皇父和大哥眼中,我恐怕永远是需要他们护着的小孩,让老师看笑话了。”

唐甄轻笑,轻轻揉了揉这天下第二尊贵的人的小脑袋“在我眼中,也一样。”

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希望他一辈子无忧无虑。

只可惜,他的弟子是太子,需要早早背负起他愿意的、不愿意承担的重担。

包括血腥和肮脏。

所以顾炎武,受死!我弟子都这么痛苦了,你不好好哄着他,居然还敢凶他!

胤礽见唐甄不知为何又骂起了顾炎武,很想捂脸。

顾师是严师,对他较为苛刻,即使心里怜惜他,也会拿出最严格的态度让他规范言行道德。

唐师则是慈师,自己做什么都对,恨不得把风雨全给自己挡了。

说实话,两个老师缺一不可啊,缺了哪个,胤礽都认为自己会糟。

“回京吧。我也想皇父和大哥、弟弟们了。”

胤礽展颜笑道。

顾师,一路顺风,愿平安。

……

胤礽回到京城的时候,胤禔的婚事已经开始走流程了。

康熙宣旨订婚,一年后完婚。

胤禔在乾清宫门外拜见了岳父,岳父叩谢了皇恩。

然后胤禔提着两大雁施施然去伊尔根觉罗府……

等等,提着两大雁?有这个流程吗?!不是皇家直接送纳采礼吗!!

胤礽按住唾沫乱飞的胤禛“大雁?现在纳采礼多了大雁吗?怎么是大哥亲自去送?”

胤禛想说话,胤礽把胤禛的嘴捂住,问胤祉。

胤祉道“大哥就是亲自去送了,汗阿玛也很无奈。”

胤礽无语。难道是大哥心血来潮?

“太子哥哥何不去问大哥?”胤祉道,“我们怎么会想得到大哥在想什么?”

胤禛从胤礽手中挣脱,跳着脚道“太子哥哥要去直亲王府住吗!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胤礽道“你们要上课。待休沐的时候再去。”

直亲王府已经修好,胤禔已经搬了过去。

不过胤禔还未开乔迁宴,等他的太子弟弟回来为他张罗。

胤礽此次刚回宫,就奉康熙之命住进了直亲王府。

康熙开玩笑,说太子为直亲王暖房子,写在史书中,估计又要骂他们这群满清蛮夷不懂礼仪了。

康熙让太子出宫居住,还有个原因,他给皇太后建了慈宁新宫,即宁寿宫。现在宫里吵吵闹闹,工匠们常从东煌宫附近路过,康熙担心吵了太子休息。

太子刚从南京回来,应该多休息一会儿。

而且直亲王娶了媳妇之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估计兄弟俩以后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形影不离。康熙担心直亲王和太子感情生疏,让他们在直亲王婚前赶紧增近感情。

胤礽只能说,自家汗阿玛想太多。

不过能去直亲王府小住,胤礽还是蛮高兴的。

直亲王府是他和大哥一起确定的图纸,专门有一处带花园的小院子是他的住处。胤礽拎包就能入住。

胤禔正无聊着,胤礽一来,他就和胤礽一起同床共枕。

反正他和胤礽睡相都很好,和康熙大不相同。

胤禔吐槽“汗阿玛不知道脑子抽什么风,在我定亲后非要拉着我同住几日,说弥补什么父子亲情。”

胤礽道“被踢了?”

胤禔指着后脑勺“好大一个包!你以前怎么忍的!”

胤礽道“我和汗阿玛一起睡的时候,汗阿玛的睡相并不差。也可能以前汗阿玛睡相不差,这几年睡相才差了?”

胤禔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你怎么亲自给大嫂家送了两只大雁?”胤礽好奇道。

胤禔道“在景山狩猎的时候,碰巧射到两只大雁。听旁边阿谀奉承的人说,古时纳采礼就是送大雁,就送了呗。”

胤礽笑得直不起腰“就心血来潮?真是大哥你的性格。”

胤禔无奈耸肩“就是心血来潮。但我怎么说,别人都不信,总认为这背后有什么令人深思的故事。”

胤礽笑得更厉害。

胤禔道“听说这次出访团里有好几个明遗民,全是老头?他们也不怕死在路上。”

胤礽道“他们看淡生死,才令人敬佩啊。”

胤禔点头“这倒也是。比起朝堂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那些明遗民确实是人才,可惜都老了。”

胤礽问道“朝中又有人惹大哥你了?”

胤禔“呵呵”道“索额图在筹备远征噶尔丹的时候,发现国库欠银严重。许多大臣仗着汗阿玛仁慈,明明自己每日花天酒地,还往国库借银子挥霍,看上去完全不想还啊。”

京中居不易。康熙为减轻京中大臣的负担,给京中大臣们“无息贷款”。

大清的俸禄虽承袭明制,较为低。但大清官员有许多写在了纸上的福利。冰敬炭敬润笔费置装费还有安置费,就算不贪污受贿,也能过得较为滋润。

所以那些死后两个床板都没有的身居高位的清官,要么钱用来接济族人,要么用来做建书院建桥路之类的好事,否则仅仅养活自己这一家人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只是高官。底层小官就过得较为拮据,需要从其他地方找活或者借用职权贪污受贿了。

这里只说京城的高官。

康熙知道这些官员的情况。他们刚来京城的时候较为拮据,过几年就富裕了。所以他允许京官、特别是宗室,向国库借银子,打欠条,约好时间还钱。

可借银子的年年都有,还银子的几乎没有。

现在开了海禁,商税变多,国库越发充裕,借钱不还的人就更多了。

胤禔非常不满。

国库的银子多那是大清的事,又不是你们大臣、勋贵、宗亲的私人库房。

皇帝修宫殿都是从内库出,从来不花国库的钱。你们凭什么把国库当你们的私人钱袋?

更让胤禔气愤的是,无论是为远征还是为赈灾开国库的时候,官员们都斤斤计较,一个子一个子的辩论。

可当他上奏国库欠账时,那群大臣们却几乎都站在了欠钱不还的同僚这一边,说什么要宽厚,要善良,反正现在国库充裕,何苦要逼迫大臣还钱?这不符合仁君仁政。

好家伙!这双标啊!气得胤禔要抽出鞭子了!

“是这样。”胤礽很淡然了。这事,前世就来过一次。

其实前世借钱最多的就是皇子。皇子们把从国库借银当成炫耀康熙重视他们的证据,越得宠的皇子借的越多。

比如老三。雍正让怡亲王亲自催他还钱的时候,他还侮辱怡亲王,看不起这个居然在国库没有欠银的弟弟。

你在国库居然借不到钱,如此被汗阿玛轻视的皇子,现在居然敢在我面前嚣张,真是狗仗人势!

怡亲王忍了。

但雍正忍不了。

胤礽想起十三弟,问道“我不在京城的时候,十三弟可好?”

他这次回京没见到胤祥。他陪着康熙南巡的时候,胤祥暂住在皇太后宫中。皇太后早早去温泉庄子享福,把胤祥也带去了,和他回京前后脚错过。

胤禔道“好,好得不得了,就是听你没回来,立刻掉眼泪,像个小姑娘一样娇气,你怎么养的他?”

胤礽失笑“该怎么养就怎么养呗。他想我不是理所当然?”

胤禔冷哼了一声,道“放心,他是养在你东煌宫的皇子,谁敢对他不好?而且若不是他在花园里偷偷哭泣被你发现,或许咱们的弟弟妹妹们都快被刁奴们饿死了。谁都承着他那一泡眼泪的情。”

胤礽笑得前俯后仰。

兄弟俩在直亲王府悠闲度日的时候,没有忘记兄弟姐妹们。

当皇子和公主休沐时,他们就把人接到直亲王府一起玩耍。

康熙在京郊赐予了胤禔大量田庄。他们一行人在胤禔田庄上打猎摸鱼,好不快活。

几次玩耍之后,弟弟们终于不怕胤禔了,还会往胤禔背上攀爬,让大哥背着他们。

胤禔只会把他们往地上丢。

但往地上丢也好玩。小阿哥们一个接一个往胤禔身上爬,然后被胤禔一个又一个往下扯。

胤礽就只知道在一旁煽风点火,指挥弟弟们围攻胤禔。

胤禔十分无奈。

他怎么成为哄弟弟的玩具了?

康熙偶尔也会参加这个家庭活动,和子女们的关系亲近不少。

若康熙在的时候,胤禔总会和康熙比起来。

比狩猎骑马就罢了,比摸鱼爬树种田什么的,胤礽扶额,这对父子真是非常非常相似,真的是亲父子。

回京之后,胤礽的日子过得很悠闲很慢,但这悠闲的慢日子,又显得时间过得非常快。

本来今年,佟皇贵妃应该病重并升为皇后。

现在佟皇贵妃身体强壮着,每日和妃嫔们一起看戏游戏,与有女儿的妃嫔们一同不着边际的琢磨着怎么给女儿选个地多的额驸。

既然公主们去草原之后是去守国门的,那么额驸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额驸的势力很重要。

至于男人,天高皇帝远,公主们不能养面首吗(悄悄)。

到时候各玩各的,只要不弄出人命,想必皇上也不会说什么。

佟皇贵妃没出事,今年从南巡回来之后就没有什么大事,只有直亲王定亲这一件事了。

或许是往年都很忙碌,事情很多。今年从年中开始就没什么事了,康熙闲得心里发慌。

胤禔私下和胤礽吐槽,汗阿玛就是贱得慌,没事想找事。

于是康熙脑袋一拍,开始追缴国库欠银了。

胤礽“……”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总之,汗阿玛威武吧。

胤礽问道“汗阿玛,那么先追缴谁的欠银?派谁出面清缴?”

康熙道“当然先从自家人入手,先追缴宗亲的欠银。宗亲都还欠银了,其他勋贵和汉臣肯定自己就会凑钱还上。至于人手,四阿哥之前不是做得不错吗?”

胤礽问道“汗阿玛,您还记得,现在四弟才十一岁吗?”

十一岁是虚岁,胤禛才十岁啊!

康熙道“都十一岁了!放在以前,都已经定亲成亲了!”

胤礽“……”成吧,您是皇上,您说啥就是啥。

于是,才十周岁的胤禛再次挂印被拉童工,每日带人上门清缴欠银。

打虎亲兄弟。胤禛这次把胤祺、胤祚、胤祐和胤禩都带上了。

“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都去天津、南京为汗阿玛分忧了。你们不能一直待在宫里。”胤禛道,“虽然我们经验比不过哥哥们,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的智慧集合在一起,一定能想出让他们乖乖还钱的办法。”

胤祺很紧张。他为人宽厚,讨债这种事,他以前只躲在哥哥们身后吆喝,真不敢做。

胤祐和胤禩可能还没有回过神要干什么不提,胤祚非常兴奋。

胤祚其实出身可能是众位兄弟中最好的一位。

他的额娘安嫔虽只是个嫔,但其娘家是开国功臣,汉军旗的代表人物,总兵官刚阿泰之女,汉将抚西额驸李永芳的孙女。

刚阿泰因为和佟养量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革职后病逝,李家已经几乎淡出了朝堂,但在军中势力并未完全消散。

所以安嫔是当初康熙朝第一批封嫔的人,并且位列众嫔之首。

可以说,安嫔“曾经阔过”。

对于“曾经阔过”的额娘,如今却连他的抚养权都拿不到,如今还在宫里当一个透明人,胤祚心里是极难受的。

他幼年时饱尽病痛之苦,性极能忍,且心思比同龄兄弟更深沉、更成熟。

胤祚敏锐的看到,四哥给他们的机会,可以让他早一些出现在汗阿玛眼中。

待他立下功劳,说不定就能带着生母在宫中也好过一些。

胤祐和胤禩的生母现在在宫中也是透明人,只是他们年纪小,还未想到这些事。

胤祚悄悄和他们说明其中利害之后,他们也支棱起来,拍着胸脯,一定要办好此事。

胤祺见弟弟们都非常积极,自己也颤颤悠悠地挺起胸膛。

不、不就是讨债吗!我、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哥去堵过大臣的门,我不怕!

我……

胤祺找到胤禔“我还是很怕啊啊啊啊!大哥,快给我想个办法!我不能在弟弟面前丢脸!”

“嗯……要不你戴个面具?”胤禔给胤祺出馊主意,“戴狰狞一点的面具。”

胤祺“可以吗?”

胤礽赶紧把胤祺拉走“别听你大哥胡说。你到时候板着脸就好了。对了,如果你无法控制住表情,就在嘴里含一个苦的东西。”

胤祺“有用吗?”

胤礽点头“分散一下你的注意力。”

胤祺信了。

于是,在胤禛率领弟弟们去堵门的时候,胤祺在嘴里喊了一颗苦胆。

他把苦胆一咬破,整张脸都皱了起来,确实什么尴尬和害怕的心思都没了。

弟弟们都被胤祺这一张苦脸吓到了。

没想到和善的五哥还能做出这么可怕的表情!

当他们知道胤祺的“秘诀”之后,也含了苦胆在嘴里。

于是除了胤禛之外,其他皇子全拿出了一张皱成一团的苦脸,看上去十分震撼人心。

胤禛带着一群苦瓜脸弟弟们堵门,拿着胤礽贡献的大喇叭,对着宗亲大门大吼对方欠债情况。

弟弟们讨债,胤礽和胤禔自然不会闲着。

他早就派人了解了对方的经济情况,连对方什么时候出门喝小酒找歌女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于是胤禛就有很多话可以喊了。

xxx!你欠国库银子多少两,已经逾期多久没还!

你在xx日买马花了xx两白银!在xy日买假的古董花了多少两白银!在头牌面前争风吃醋一掷多少千金!

你有本事花钱买马买假古董并在头牌面前争风吃醋还争失败,你有本事还钱啊!

国库的钱要修河坝修路赈灾养保家卫国的士兵!国库里的钱是保障老百姓灾年能活得下去的救命银子!是八旗士兵的粮饷!

你赶紧还钱!必须还钱!不还钱我就每日在你门前念!

胤祉“弟弟们放心,我已经刊登在报纸上了!”

给老赖一个专版,就问你怕不怕!:,,.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